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十堰市 >澳大利亞發現恐龍新物種:長脖子、無牙齒的霸王龍表親“Era the Elaphrosaur” 正文

澳大利亞發現恐龍新物種:長脖子、無牙齒的霸王龍表親“Era the Elaphrosaur”

时间:2025-11-02 20:05:03 来源:网络整理编辑:十堰市

核心提示

澳大利亞發現恐龍新物種:長脖子、無牙齒的霸王龍表親“EratheElaphrosaur”(Credit:RuairidhDuncan./Museums Victoria/StephenPor

澳大利亞發現恐龍新物種:長脖子、無牙齒的霸王龍表親“Era the Elaphrosaur”
澳大利亞發現恐龍新物種:長脖子、無牙齒的霸王龍表親“Era the Elaphrosaur”
澳大利亞發現恐龍新物種:長脖子、無牙齒的霸王龍表親“Era the Elaphrosaur”
澳大利亞發現恐龍新物種:長脖子、無牙齒的霸王龍表親“Era the Elaphrosaur”(Credit: Ruairidh Duncan. / Museums  Victoria / Stephen Poropat / Swinburne University
(神秘的地球uux.cn報道)據cnBeta:外媒報道稱,澳大利亞古生物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恐龍新物種。盡管與霸王龍和迅猛龍同屬於一個亞目,這種伊拉夫羅龍(elaphrosaur)卻有著長脖子、無牙齒、飲食習性也不太尋常等特點。學界尚未給它定下正式的名稱,但在維多利亞州奧特韋角附近的地方出土之後,研究人員暫時將它稱作“Era the Elaphrosaur”。
作為一種獸腳亞目,新恐龍具有許多古代捕食者的熟悉體型。其采用雙足站立,加上兩隻有些退化的笨拙前爪(小胳膊),甚至披覆著一層羽毛,但從鼻子到尾巴隻有2米(6.6 英尺)左右。新物種的最大區別是,其脖子較大多數獸腳類要長得多,且似乎隻有小時候才長有牙齒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Era the Elaphrosaur的牙齒會逐漸退化,並留下角質的喙。
有人猜測,該物種可能小時候吃肉、長大後又轉向吃素。不過研究人員暫時還無法確定,因為目前暫缺頭骨部分的化石(隻有2015年發現的頸骨)。起初隻有5厘米(2英寸)長的椎骨被認為屬於會飛的爬行動物,但古生物學家們在定種時發現有些對不上。
論文作者Adele Pentland表示:“翼龍的頸椎非常具有特色,在所有已知的翼龍中,椎骨的主體在頭端有一個窩、此外在主體端有一個骨節”。經過仔細檢查,其發現該化石在椎骨的兩端都有窩,因此排除了翼龍的可能性,最終研究人員將之歸於獸腳亞目。
據悉,這是澳大利亞首次發現該物種,且其較大多數同類動物要年輕得多。比如坦桑尼亞和中國等地發現的化石可追溯到1.6 ~ 1.4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,但“Eric”是一隻生活在1.1億年前的禽類。
展望未來,古生物學家希望挖掘到更多該物種的骨頭化石。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,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《岡瓦納研究》(Gondwana Research)期刊上。
原標題為《First elaphrosaurine theropod dinosaur (Ceratosauria: Noasauridae) from Australia — A cervical vertebr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Victoria》。